在延安窯洞前,無論是聽著當年領袖的事跡,還是聽普通戰士的故事,都會有許多干部久久地站在原地淚流滿面;在井岡山,干部們身著紅軍服裝,從大隴鎮源頭村上山一直到黃洋界,在陡峭且隱蔽的山林小道中,徒步感受當年紅軍挑糧的艱辛;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里,干部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地帶,暢聊開放型經濟如何運作……(7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是我國三所干部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和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生”們典型的狀態:實踐時充分體味,回到校園后上課、看資料。當67萬的天價培訓班還在震撼人們心靈時,三所干部學院的清新之風、節儉之道終于讓人們看到了一點希望,原來這才是我國真正的干部學院,只有“干部”,像所“學院”。
到今年,這三所干部學院已正式開辦9年多,分別為我國培訓了數萬名領導干部。井岡山和延安都是革命圣地,側重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干部們可以在這里回溯歷史,觀照現實;而浦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的干部學院則定位為新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開展國際培訓交流合作的窗口,干部們可以在這里總結得失,探索未來。
而更要大力鼓掌的,是學院里 “干凈”的學風。在這里,封閉式管理,食宿均聽學校安排,不能送禮吃請,也不能帶秘書;在這里,房間大小沒有差別,都是10平方米多一點,一人一間;在這里,定位是“提神醒腦補鈣”,課程的設置就是要告訴黨員領導干部,我們從哪里來,向哪里去……
當然,目前針對干部的培訓,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各種EMBA、后MBA班是層出不窮,可能他們食宿的環境更加“高大上”,可能他們課程的設置更加洋氣讓人“心弛神往”,可也正是如此,卻讓培訓少了最應有的“培訓”之義。
我們希望,各級政府針對干部的培訓,各位領導選擇培訓的地點,都可以以這三所干部學院為標桿,少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而是真正關心頭腦中可以學到什么,心靈上可以滌蕩什么,讓培訓回歸傳統,走向正道。
作者: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