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理財促銷中,黃金積存、實物黃金等一眾貴金屬產品備受廣大投資者青睞。
(相關資料圖)
不少投資者表示,活期存款利率跌破2%后,大額存單等“高息”存款產品也越來越難搶,基金、理財產品收益更是屢屢破凈,黃金等貴金屬產品不僅流動性好,且收益可觀,起碼能跑贏通脹,越來越成為避險資產配置的首選。
在此背景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發力貴金屬業務布局,積極上線定制化實物黃金、貴金屬積存等產品,不少銀行甚至全面升級貴金屬錢包業務體系,進行“一站式”服務平臺搭建。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年初以來金價幾經漲跌,從5月初創造歷史高點后明顯回落,但隨著美國衰退進入末期,降息預期逐步增強,金價或開啟提前上漲。而短期來看,黃金等貴金屬震蕩持續,對于高位入場的投資者是一大挑戰。金融機構也在針對投資者需求偏好進行產品結構優化,在調整并創新貴金屬服務產品方面將持續發力,以更好滿足投資者需求。
黃金資產配置熱情升高
經歷新一輪存款降息后,個人投資者對貴金屬尤其黃金的配置熱情越來越高。
深圳的投資人楊女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不少銀行都在推黃金積存產品,有的銀行買1克黃金就能參與抽獎活動。“原來我主要是銀行存款和買些看好的基金、債券,這兩年資本市場波動太大,存款利率越來越低,所以去年年底我就開始關注實物黃金。現在從黃金基金到積存金我都有配置,每天都在盯著盤,雖然行情也有些波動,但整體來看黃金相關產品收益表現是不錯的。”
投資者劉先生也透露,這幾個月金價一路上漲,周邊朋友都在“買黃金”,從2月份開始自己也在銀行開了一個貴金屬賬戶,購買積存金產品,每個月發了工資后就用余錢買入一些。“起碼比活期存款或理財產品收益會高一些;而且黃金產品流動性好,想賣就賣,是避險的最佳工具。”
據了解,黃金積存是銀行為個人客戶開立的二類賬戶,用于記錄客戶賬戶在一定時期內存入黃金數額的負債類業務;客戶可通過該賬戶進行黃金資產的購買和贖回。
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表示,今年客戶對黃金產品的需求一直都很熱,很多客戶都是主動配置一些貴金屬資產進行投資避險。“在貴金屬投資領域,投資者更關注黃金類的產品。常見的有實物黃金、紙黃金、現貨黃金等,黃金積存也是當下比較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貴金屬積存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門檻低,有助于降低一次性購買貴金屬所承擔的市場波動風險,可以平滑市場波動,投資者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同時,買賣操作比較靈活。“近期由于黃金價格持續走高,市場對黃金投資熱情有所升溫,銀行積極推廣相關業務。相對于黃金定投,黃金積存每個交易日都可以根據銀行價格進行交易,操作更加靈活一些。”周茂華如上表述。
在周茂華看來,近期受全球經濟衰退擔憂、美聯儲加息周期臨近尾聲、地緣沖突等因素推動,黃金價格一度觸及歷史高位,價格上漲也吸引了投資者目光。而在黃金價格走勢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黃金積存投資相對于一次性投資的安全性會高一些,黃金積存屬于積少成多,長期投資。
不過,上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也強調,黃金積存業務更適合長期投資的需求,在金價震蕩波動的當下,現貨黃金或實物黃金則更受投資者歡迎一些。“客戶在銀行下單后,銀行會通過特殊押運通道將產品郵寄給客戶,最近成交率明顯高了很多。”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紛紛加大實物黃金的營銷力度,定制實物黃金產品密集上線。僅6月份以來,多家銀行上線專屬的金銀條、金銀幣等實物貴金屬產品。
廣州投資者王先生表示,今年6月份又一波銀行降息后,大額存單、定存等產品搶得更激烈了,我動作慢都沒搶到,就配置了一些低風險的現貨黃金等產品。“實際上黃金產品主要是避險的功能,尤其在銀行購買的實物黃金沒有加工費,保質保量,起碼能跑贏通脹。”
上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還透露,整體來看,今年以來貴金屬尤其黃金產品已經成為個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主力。財信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近幾年,美聯儲的政策走向和市場的預期形成博弈,導致貴金屬特別是黃金的價格波動劇烈,最近歐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事件又一次刺激了金價上漲。
警惕短期風險
對黃金漲勢的看好,驅動了投資者相關資產配置的積極性持續升高。
冠通期貨在《2023年半年報》中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去美元化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世界各國央行減持美債、增持黃金成為普遍現象。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連續7個月披露增持黃金儲備。加息的尾聲階段將是黃金開啟中長期戰略漲勢的開始,也是極佳的黃金資產配置窗口。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5月末中國人民銀行的黃金儲備達2092.3噸,比4月末漲約15.86噸,自去年11月央行開啟本輪增持黃金以來,7個月累計增持黃金144噸。
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各國央行對于黃金的儲備需求也在增加,這使得銀行對黃金等貴金屬產品的推廣更具有市場前景。
不過,短期貴金屬價格高位震蕩加劇,也讓投資黃金等貴金屬資產的避險配置風險上升。
財信證券在研報中強調,黃金投資者要注意市場的避險情緒變化。具體而言,要重點關注歐美銀行業的危機進展、海外的通脹走勢和政策利率調整,以及作為黃金計價貨幣的美元走勢。
冠通期貨報告顯示,國際金價在2023年1月初至2月底已經完成一輪上漲和下跌;2月底觸及階段最低1804美元/盎司后,受烏克蘭局勢等因素刺激,金價5月初觸及歷史高點2079美元/盎司;之后受美聯儲加息和6月暫停加息影響一路下滑,6月23日觸及1909美元/盎司的階段低點。整體來看,金價上半年最大向上振幅為15.2%,5~6月最大向下振幅為8.17%。
黃金價格的高位波動,為黃金資產的配置也增加了不小的風險和挑戰。周茂華表示,目前黃金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影響黃金走勢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從穩健投資角度,投資者需要把握積存的節奏。
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在黃金價格相對偏高,不管是入手實物黃金還是配置積存等產品都處于高位。因此,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也需要更加審慎一些。
在此背景下,周茂華認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調整并創新貴金屬服務產品,更好滿足投資者需求。
上述券商銀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個人投資者對貴金屬投資需求的上升和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金融機構在不斷提升對貴金屬投資定性和量化評估能力、保護客戶權益、減少投資風險等方面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銀行在貴金屬投資業務上重點是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務質量和專業性,不斷創新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和投資者特點。”上述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如上表述。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貴金屬相關資產的配置需求也在呈現新的變化。上述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整體來看,投資者在產品配置上越來越傾向選擇長期資產,主要原因是市場波動性大,使得投資者開始關注長期回報率。
在上述券商銀行業分析師看來,當前,投資者在貴金屬相關資產的配置和產品選擇上,應在資產定價、家庭現有財產狀況、商機變化趨勢等綜合研判后進行黃金、分紅股、外資金等避險策略的合理設計。而下一步的設計方向,是在權益投資和債券投資均衡的前提下適當調節,進行組合配置。
資深出版人、華文未來創始人余一途表示,面對貴金屬市場的波動,商業銀行加強了對個人投資者的風險管理,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目前,銀行貴金屬投資業務布局重點是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強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