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實習生 周思怡
(相關資料圖)
孩子中考才結束不久,成績還沒出,市民李先生就煩悶不已——他頻繁遭遇招生電話“轟炸”,有時一天內接到10多個來自不同民辦高中、中職學校、技工學校的電話,而且對方清楚知道他孩子的姓名、學校以及剛參加完中考的情況。
學校是否被允許如此電話“轟炸”招攬生源?招生人員又是從何處獲取學生及家長個人信息的?日前,李先生將相關情況反映至長沙晚報新聞熱線96333,幫幫團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家 長
一天接10多個招生電話,甚至被辱罵
李先生的孩子原就讀于芙蓉區的一所公辦初中,前不久剛參加完中考。按照教育部門發布的信息,中考成績將在7月3日公布。然而,成績還未公布,李先生便頻繁接到招生電話。
“有一天接到了10多個招生電話。”李先生說,各來電者都自稱是長沙某民辦高中、中職學校、技工學校甚至培訓機構的招生辦老師,而且幾乎每個人都直接說出了孩子的信息:“請問你是XXX(李先生孩子姓名)的家長嗎?”
在電話里,這些招生老師知曉李先生孩子的初中學校和中考考生的身份,讓李先生添加他們的微信,邀李先生去參觀學校,希望讓孩子到他們學校就讀。
李先生反問他們是如何獲取這些信息的,對方往往含糊其辭。事后,李先生問了孩子同班同學的家長,多位家長也表示接到了大量招生電話。李先生判斷,這可能是普遍現象。
6月24日,李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長沙中部鐵路航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辦老師打來的電話,對方問其孩子中考考得怎么樣,不堪其擾的李先生答道:“我孩子考得怎么樣,關你什么事?”結果,對方辱罵一句“傻X”便將電話掛斷。
校 方
撥打電話的并非招生老師,而是親屬
事后,記者以家長名義撥打了李先生提供的電話號碼,接聽者自稱是長沙中部鐵路航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辦的周老師。她主動提出添加微信,其朋友圈信息連續多日都與該校招生有關。隨后,她還發來了該校招生簡章及帶有該校學生成績、排名的“高考喜報”。
6月26日,記者將相關事宜反映至該校招生辦。該校管理招生工作的負責人陳老師回復稱,那位給家長撥打電話的周老師并非該校招生辦工作人員,而是其招生辦一位老師的親屬,最近在幫忙撥打招生電話。
該校招生人員是從何處獲取考生、家長個人信息的?該負責人回復稱,招生人員會在抖音、百度等平臺投放廣告頁面,應該是家長登錄相關頁面并留下了聯系方式,招生人員才聯系的。
對此,李先生說,自己此前從未聽過這個學校的名字,也未登錄過該校相關頁面,“孩子成績都沒出來,我更不可能去這些學校網頁上留聯系方式。”
調 查
聘“招生顧問”,每天致電上百名家長
長沙多名往屆中考生的家長透露,遭招生電話“轟炸”的情況往年也同樣存在。本報記者曾采訪過一名兼職當“電話客服”的大學生,其兼職工作就是為長沙一所中職學校給學生家長撥打招生電話,每天學校老師都會向其發放打印好的學生家庭信息表。表上不僅有學生的姓名、性別、班級,還有家長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
6月25日,記者在某同城分類信息網站上搜索發現,有大量近期發布的招聘“招生顧問”“招生老師”信息。記者以求職者身份撥打了多個招聘電話。一名為岳麓區某民辦高中招聘“招生顧問”的廖老師稱,“招生顧問”參加工作后,他們會將成批的初中畢業生家長聯系方式提供給“招生顧問”。一名“招生顧問”每天要打100多個電話,如果成功拉到生源,將獲得每人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提成。
廖老師稱,不能透露這些學生及家長信息的來源,他還“指導”撥打技巧:“如果家長質疑我們是從哪里獲取的聯系方式,那就直接掛斷電話,因為這一類家長往往也不會聽我們繼續介紹學校的情況。”
另一位為某職業學校招聘“招生顧問”的工作人員稱,他們的主要生源對象是初中、高中畢業生,如果“招生顧問”通過撥打電話拉到生源,可獲得每人上千元的提成。而且,他們會給“招生顧問”提供精準的學生家長聯系方式,而這些聯系方式的來源是“機密”。
案 例
從培訓機構甚至打印店非法獲取信息
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16年,岳麓區警方曾搗毀一個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該團伙非法獲取了近13萬條常德、邵陽和長沙等地初中畢業生的個人信息,并由30名話務員逐一給學生或家長撥打電話,為某培訓學校招生,獲取好處費。該團伙成員曾向警方交代,這些學生個人信息,有的來源于在培訓機構工作的上線人員,有的甚至來源于偷偷存留學生名冊的打印店老板。
近年來,全國多地均發生過此類案件,有的學生個人信息被以每條0.1元至0.3元不等的價格買賣。一些涉案人員因非法買賣、獲取學生個人信息,最終被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或連帶賠償社會公共利益損失。
部門回應
將提醒督促學校,以合適方式招生
6月27日,記者將部分民辦學校“點對點”頻繁撥打家長電話的情況反映至長沙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處,其工作人員稱,目前,在相關招生規定中,并沒有詳細條文明令禁止學校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進行招生宣傳。
“但我們會要求學校以合適的方式進行招生宣傳,不能亂來。”該工作人員稱,他們會針對這一情況,在相關工作群里對這些學校進行提醒、督促。
針對學生、家長信息可能存在泄露的問題,該工作人員稱他們也不清楚這些信息的來源,一方面將就此詢問相關學校人員,另一方面也會將此情況告知該局基礎教育處人員。
學生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長沙市教育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長沙市城區高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了初中畢業生統一實行網上填報志愿,普通高中錄取分批按志愿進行。如果家長及考生有選擇民辦學校、職業院校的意愿,可以在熟悉學校基本情況、地理位置、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收費標準等的基礎上,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同時也要填報網上志愿。
6月17日,長沙市教育局在《致全體初三畢業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提醒家長警惕防范招生陷阱,不要輕信任何個人、社會中介、培訓機構等聲稱有“內部指標”、代理招生等信息;不要輕信任何非官方網站發布的招生信息和錄取分數線;不要和學校在政策之外簽訂與招生考試有關的承諾書、協議書等。
專家觀點
相關部門應聯合打好治理“組合拳”
“眾多學校的招生電話可以‘精準’地打給中考考生的家長,并且對很多個人信息的細節都了如指掌,這暴露出了個人信息泄露和濫用等一系列問題。”長沙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張自國分析稱,如今,除在學校登記信息以外,學生、家長在校內校外使用諸多信息平臺、App、網站,或參加各類培訓、比賽,或參與問卷調查、登記個人信息領取小禮品等活動,個人信息都可能被收集。
張自國介紹,近年來,我國圍繞個人信息保護持續完善了法律法規,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其中,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厲打擊嚴重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刑法》第253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張自國建議,市民如果頻繁接到同一騷擾電話,可通過錄音或錄屏等方式,保留好自己明確拒絕以及對方繼續騷擾的電話或信息證據,向工信、網信等部門投訴,也可向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投訴。
“近年來,雖然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執法、司法部門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也日益增強,但信息泄露、騷擾電話等問題仍然廣泛存在。”張自國認為,各相關部門應進一步聯合打好治理“組合拳”,比如運營商應做好騷擾電話來源識別、溯源核查工作,網信、工信等部門應加強監管,教育、衛健、住建等行業主管部門應強化信息規范管理,公安等部門應加大對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讓人民群眾在這個信息化時代過得更“清爽”,私人生活更“安寧”。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