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周五(4月21日)20:30,由東方衛視、南瓜視業聯合出品的百歲山《斯文江南》第二期將帶著觀眾走近千古文人的心靈療愈之地——江西廬山。節目中,文化學者黃曉丹、酈波為觀眾講述岳飛、陶淵明和白居易在廬山的故事,演讀人李乃文將演讀岳飛那段讓人熱血沸騰的千古名篇《滿江紅》,并通過這位民族英雄的另外三篇經典展現他的家國情懷和忠孝精神。岳云鵬則將演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帶著大家找尋各自心中的桃花源。喻恩泰通過演讀白居易的作品,讓觀眾感受到如今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大放異彩,乃是傳承自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精神。
四讀岳飛,賡續家國情懷和忠孝精神
“廬山藏天下,九江通四海”曹可凡老師表示,先后有三千五百位文人在廬山留下了一萬六千多首詩篇,其中最早的是司馬遷,再后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等名篇讓廬山天下聞名。
在這些與廬山有著不解之緣的名人中,也包括岳飛。岳飛雖是河南人,但江西是他的第二故鄉,因為自從他投入抗金大軍后,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后來母親去世,岳飛千里扶櫬,將母親葬于廬山腳下。在節目中,李乃文演讀了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讓現場嘉賓回想起前不久那部讓萬人含淚齊誦這首詞的電影《滿江紅》。酈波說:“這首詞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民間國歌’!”
除了《滿江紅》之外,李乃文還演讀了《乞終制札子》節選、《五岳祠盟記》節選和《小重山》。在酈波看來,文武雙全的岳飛“是平民學校的優等生,宋高宗則是貴族學校里的學渣。”黃曉丹向觀眾解釋了為何岳飛在喪母之后,向宋高宗上書《乞終制札子》請求為母丁憂要自稱“草土臣”的歷史由來。此外,曾被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黃蓉吟誦的《小重山》,讓現場嘉賓感受到了岳飛追尋理想背后的掙扎和無奈。
節目中,嘉賓們還討論了關于岳飛存在爭議的幾個話題,比如岳母究竟在他背后刺的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滿江紅》究竟是否為岳飛所作?
品白居易,古今相應“文章合為時而著”
對于岳飛來說,廬山是第二故鄉;對于陶淵明而言,廬山是自己真正的故鄉。陶淵明歸隱故鄉后,寫下了《桃花源記》。酈波將告訴觀眾,其實當年陶淵明寫下的是《桃花源詩并序》,千古流傳的只是序的部分,那首詩則寄托了陶淵明烏托邦式的政治理想。岳云鵬在節目中演讀這首《桃花源記》后,讓嘉賓們在心中尋覓起那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岳云鵬說:“家就是我的桃花源,只要妻兒在旁,一盤餃子一碗面,人生足矣!”金發碧眼的于中美則告訴觀眾,美國人心中也有一片這樣的桃花源,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的文化是普世的。
“陶淵明有很多粉絲,蕭統、李白、王維、白居易……”酈波說。其中,白居易被貶到廬山之后,他也效仿陶淵明,尋得“中隱”之道,“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喻恩泰通過演讀白居易的《賣炭翁》,可以讓觀眾了解讓文學照進現實的“新樂府運動”的意義,也就是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主持人曹可凡看來,這樣的創作和如今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不謀而合。酈波說:“對現實的關注,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內在精神世界的支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