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棗 山西省永和縣特產
(相關資料圖)
這里的棗兒個大皮薄、核小味甜
無污染、無公害
2011年被國家農業部
批準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01
條棗故鄉 唐代貢品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
永和縣緊依黃河
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這里氣候溫和、空氣純凈
給永和條棗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永和乾坤灣
因永和地處晉陜峽谷的
黃河中游東岸
有深厚的黃土母質與沙壤土結構
所以這里是中國
最適宜生長紅棗產地之一
并擁有兩千多年的紅棗栽植歷史
永和條棗在唐代時就貴為貢品了
02
“棗”字來歷的傳說
一日,黃帝帶著大臣們去野外狩獵,走至一個山谷時饑渴難耐。這時,忽見半山腰有幾棵大樹,樹上果實累累。大家忙奔去搶食,未料此果酸中帶甜,分外解渴,惹得大家贊嘆不已,但都不知何物,便請黃帝賜名。黃帝說:“此果解了我們的饑勞之苦,找來不易,就叫它 ‘找’吧!”后來,倉頡造字時,根據該樹有刺的特點,用刺的偏旁疊起來,便創造出了 “棗”這個字。
棗字的簡體和繁體
03
走近永和條棗
永和條棗果實較大,頂部稍細,呈長柱形,核小肉厚,單果重18—20克。成熟鮮棗皮為深紅色,有光澤,果肉拉開可見糖絲,絲長不易斷,有糖香味。永和條棗所含有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鈣元素、鉀元素、鎂元素、鐵元素、磷元素等營養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產品。
目前永和縣的紅棗栽植面積
達到30多萬畝
除種植條棗外
還有木棗、灰棗、團棗
駿棗、梨棗、晉棗等四十多個品種
在永和 每到棗兒成熟的季節
紅紅的小精靈掛滿了枝頭
一派喜慶的豐收景象
更描繪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