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0日,東莞市共立“涉黃”刑事案件244宗,查處“涉黃”治安案件442宗,抓獲犯罪嫌疑人661人、處理違法人員1293人,對涉嫌充當“保護傘”或存在失職失察、瀆職問題的43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其中14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6月12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自今年2月東莞“涉黃”違法犯罪活動被媒體曝光以來,不僅讓這個被冠以“性都”的城市,再一次地陷入民眾輿論的風口浪尖,還讓社會公眾對當地政府在打擊“涉黃”違法犯罪活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強烈吐槽和質疑,更是以鮮有的負面事件考驗著當地黨委政府的執政水平和黨員領導干部對公共事件的處置能力。
當然,在各大網絡媒體和民眾輿論的熱切關注下,東莞市政府也采取了各種有效舉措,如對娛樂服務場所“重點嚴打”、“深挖擴線”和開展“網絡清污”行動,對全市娛樂服務場所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滾動式集中清查,并制定出臺相關工作政策,建立長效機制,這不僅讓社會風氣得到明顯好轉,經濟運行更是逐步向好、穩中有升。
毋庸置疑,這些舉措都是打擊“涉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的有力體現,都是當地政府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鐵腕整治的力度打擊“涉黃”違法犯罪活動的有效實踐。不僅全面查處了各種“涉黃”治安案件,更是對涉嫌充當“保護傘”或存在失職失察、瀆職問題的43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或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從而贏得了民眾的肯定和好評。
其實,在民眾對當地政府“掃黃”取得階段性成效的“點贊”之外,他們還關注這些涉嫌充當“保護傘”或存在失職失察、瀆職問題的公職人員背后的問題。正如有新聞報道:在不聞不問、縱容默許“涉黃”行為的背后,究竟交織著怎樣的利益?到底是誰在為其充當“保護傘”呢?而新華社也曾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東莞色情問題屢禁不止,反映有人充當保護傘,負責監管的政府部門難辭其咎。
而此次,在“掃黃”專項行動中,該市雖對涉嫌充當“保護傘”或存在失職失察、瀆職問題的43名公職人員進行了問責,其中14人也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但是,其并未向社會公眾公布這些被問責的43名公職人員的具體情況,他們又姓啥名誰呢?等等。這著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更是讓人更生質疑。
所以,要有效打擊“涉黃”違法犯罪活動,遏制“涉黃”現象回潮反彈,不僅要有嚴格的懲處措施,建立長效機制,更要對“涉黃”行為背后的“保護傘”予以堅決揭露和懲處。特別是在中紀委點名通報機制的逐步形成和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下,更要對違規違紀的公職人員以嚴懲,絕不姑息、決不護短。否則,難以起到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的震懾實效,更是難以真正消除“涉黃”違法犯罪活動。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fz/2014/06-12/6274993.shtml
作者:唐亦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