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板是演奏非常重要的一環。20世紀的鋼琴家中有兩座高峰,一個霍洛維茨,一個魯賓斯坦,關于鋼琴演奏,他們都對踏板異乎尋常的重視和深入理解。
魯賓斯坦說過一句名言:“踏板是鋼琴的靈魂”。霍洛維茨一生中僅有的一部學術著作,就是關于鋼琴踏板的使用。大師本人也講過:作為一個鋼琴演奏家,他的成就不在手上,而是在經常為人忽視的足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完全不踩踏板或把踏板當剎車一樣踩都會影響考生的演奏效果,進而影響到成績。其實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特定的踏板用法,在“一般原則”的前提下,考生可以咨詢專業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怎么踩踏板。大體踏板用法參考如下:
1
歐洲巴洛克時代的樂曲,它的節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的變化,速度從始至終保持不變。因為大都是復調音樂,所以一般要少用、慎用踏板(但并非不能用)。如果用不好很容易把曲調弄模糊,在沒把握時,寧可不用。
2
到了古典音樂時期,樂風轉向簡潔實用的主調,踏板的使用則大為增加。在演奏古典音樂作品時,通常不采用全踏板,而采用“點一點”的方式。但有時采用短促的碰觸踏板,可使沉重的重音更加富有表現力,以增加音色變化。比如在演奏海頓、莫扎特的作品時,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右踏板不能用得太多,要恰到好處,使人覺察不出來。重點突出其作品織體清晰、旋律典雅流暢、句法清楚的特點,而不能過多使用右踏板,避免將音樂演奏得含糊不清。
3
浪漫派音樂沒有不用踏板的。這個時期時期是鋼琴音樂發展的巔峰時期,其中以肖邦和李斯特的音樂為最具代表性。而為了想要表達出他們作品里某種真摯情感或者提現明確的詩意和哲學思想,不使用踏板是完全不可能的。
4
緩慢、悠長、抒情的音樂,大都要使用踏板。
5
在使用踏板是要注意千萬不可造成旋律的模糊以及和聲的混亂,這需要演奏者聽覺非常靈敏。
6
旋律在高音區時,一般不必擔心因為用踏板而線條不清。但在中音區,特別是低音區,就要萬分小心不要把不該重疊的不同音重疊起來。
7
和弦的清晰度與音區的關系,與上一條講到的情況基本相同,只是“怕模糊”的程度更甚于旋律。所以,在中音區、尤其是低音區的不同和弦上更換踏板時,一定要換得干凈。
8
踏板的用法,與手指觸鍵的清晰度也有關系。觸鍵清楚,可適當多用點踏板;觸鍵模糊,則少用或不用踏板。否則,那會更加模模糊糊。
9
我們在彈奏完一段樂曲的時候,一定要把踏板松干凈,在遇見二度音的時候一定要換踏板,不然兩個音連在一起會非常的不和諧,聲音也會渾濁,還要注意的是換踏板的規律,換和弦就要換踏板。
總之,踏板的運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的,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原則和方法之后,根據對音樂的理解和演奏效果的需要,靈活地運用踏板,才能創造出變化無窮、充滿靈性的音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