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被動猜測”,不如“主動解密”。面對群眾的質疑,應主動拆除公務員待遇的“圍墻”,唯有公開透明方能贏得理解。(4月6日 新華網)
當公務員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夢想,特別是一些腐敗官員的曝光,讓人對公務員的收入、地位等充滿了莫名其妙的遐想,公務員的工資也給人感覺是明的不多,“灰色”的不少。這一致引來一些公務員的叫苦連天。今天看到湖南一個大城市組織部干部科科長任正科級實職已有8年的公務員,自稱每月拿到手的工資3000元出頭,連春節同學聚會都沒去,怕比起收入來,臉往哪兒擱。
公務員工資,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社會大眾對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也頗多爭議,有說公務員工資高的,有說公務員工資很低的,也有說公務員工資雖然不高,但各種隱形福利不少,于是社會大眾各執一詞,涇渭分明,讓普通群眾是真假難辨,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關于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引來最熱的爭論就可見一斑,因此大眾急需要了解公務員工資的“真相”。需要知道公務員工資收入到底如何。
如果說“謠言止于真相。”那么猜測也應該止于真相,要讓群眾對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不妄加猜測,不說三道四,徹底地公開公務員的工資收入,讓群眾知道“真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把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單位津貼、各種補助等公開出來,不藏著掖著,光明正大公開,讓每一個群眾都對公務員的工資都能夠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了解和掌握公務員工資的“真相”,這對公務員群體與群眾建立工資的互信關系,對公務員的工資增長是很有好處的。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網絡時代,如果公務員的工作收入還要云里霧里讓群眾不了解“真相”,這對公務員群體自身是帶來傷害的,也不利于讓群眾了解和支持公務員群眾的工資增長,大家的隔閡可能反而會越來越深,這甚至可能影響黨員干部走好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