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扶持政策的出臺提振了旅游演藝行業的信心,其中的資金獎補政策對中小型演藝機構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時,政策還釋放出了一些關乎旅游演藝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信號,將引導企業更好地創新發展,渡過難關。”談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門出臺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近期出臺的《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促進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蘇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蘇十六條”)中關于旅游演藝行業的相關紓困內容,江蘇東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文榮表示,政策大力扶持加上企業努力自救,將推動江蘇旅游演藝行業穩步復蘇。
疫情發生以來,旅游演藝行業一直是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重點關注的紓困行業。江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引導旅游演藝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創新轉型;旅游演藝企業也一直在主動探索復蘇發展之路。
提振行業信心
2020年3月,江蘇出臺的《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旅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勵各地開發旅游演藝項目,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批小劇場,推出一批微型精品演藝產品,豐富游客文化體驗,延伸文旅產業鏈。2021年9月,江蘇又出臺了《關于助力文旅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調劑安排省級文化和旅游發展資金1000萬元,支持劇院劇場類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的智能化項目,并對運營成本較高、受疫情影響取消或延期演出場次較多的演出場所進行適當補助。今年1月,“蘇十六條”提出,培育營業性演出頭部企業,扶持一批有潛力、有市場競爭力的演出經紀機構,支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演出品牌項目。
南京大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冬昱對于政策的不斷深化深有體會。她表示,對比以前出臺的政策,“蘇十六條”提出專門針對演出經紀機構給予扶持,這說明政府看到了市場化演出主辦方的困境。“對目前經營困難的我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李冬昱說。
恐龍園文化旅游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政策的出臺,明確了定向幫扶的對象,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為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铸垐@文化旅游集團將積極響應相關政策要求,同時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修煉內功,提升旅游服務品質,追求高質量發展。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旅游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周永博認為,“蘇十六條”重點扶持大型營業性演出經紀機構,支持各類精品演出項目,這一舉措對于保障優質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幫助相關企業渡過難關具有重要意義。疫情下的旅游演藝面臨著諸多難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由客流阻隔所導致的需求停滯。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要出臺和細化各項舉措,力爭做到精準紓困;另一方面,相關企業要根據市場態勢及時調整對策,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順應市場需求
面對疫情影響,旅游演藝該如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周永博表示,旅游演藝需要深挖文化內涵,打造出具有內容黏性和重復觀賞價值的系列節目,要讓觀眾“??闯P?rdquo;。要培養明星演員、網紅產品,將原本依賴于游客的門票經濟發展為依賴“票友”活力的粉絲經濟。同時,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游演藝還要融入流動空間,塑造小微場景,降低疫情對演出的影響。
近兩年來,江蘇旅游演藝行業主體一直在這方面進行不斷探索??铸垐@文化旅游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至今,受疫情影響,中華恐龍園景區客流整體減少,因此,景區演藝項目的場次、節目安排也都變得更加機動,會根據實際游客量來制定演出安排。在具體的表演中,景區減少或取消了演藝項目中原有的互動環節,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盡量給游客帶來更好的觀演體驗。“市場環境的變化讓我們認識到優化演藝模式、深挖核心IP、打造差異化產品的重要性。經過不斷的沉淀與探索,2021年集團打造了恐龍主題實景奇幻大秀《D秀》,以數字多媒體聲光演藝為主要手段,利用3D Mapping等技術,首次將館秀、湖秀、空秀三維合一,引爆了暑期夜游市場,備受行業關注。”該負責人說。
徐文榮表示,作為一家涉及戶外演藝、劇場演出等多種業務的公司,江蘇東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近年來主打的咪豆音樂節已成為南京市溧水區的重要節慶品牌。但音樂節也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項目,根據大麥網的數據統計,往年的咪豆音樂節有超過65%的觀眾都是來自南京市外地區,而且音樂節體量大、投資大、籌備周期長,受疫情影響運營困難。因此,公司把眼光放到了“船小好調頭”的項目上,2020年首次在溧水天生橋景區舉辦了“咪豆Holiday”游園體驗嘉年華,并且在假期中常態化推出。“這種體量小、易落地且演出陣容更年輕、更多元的項目,在豐富景區游玩體驗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周邊城市的歌迷來到景區,對景區和公司來說可以實現雙贏。”徐文榮說。
打造演藝品牌
轉型并非易事。李冬昱坦言,這兩年,整個行業都在謀求轉型,南京大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嘗試了livehouse巡演等小體量的演出,雖然比較受歡迎,但畢竟礙于場地原因,票房始終有限,轉型仍處在陣痛期。
這兩年的經歷讓李冬昱更加堅定了打造旅游演藝品牌的決心。她說,疫情就像大浪淘沙,此時一些體驗感不好的旅游演藝項目就可能會被淘汰,受到市場認可的項目會留下來。作為一個扎根南京6年的品牌活動,公司旗下的南京森林音樂節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在不公布演出陣容前提下開售的5000張“盲鳥票”都能在8秒內售罄,這充分說明觀眾對這個品牌的認可。“我們希望未來這個品牌能走出江蘇。而就短期而言,我們在和一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南京都市圈城市對接,比如我們今年計劃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景區舉辦太白音樂節,把音樂節與當地文化結合,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徐文榮表示,其實“蘇十六條”中提出的“支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演出品牌項目”,已經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后的旅游演藝項目,無論是引進的還是原創的,都會在品牌打造上有更強的意識。他還強調,打造一個品牌不難,但想要延續品牌,需要付出更多。接下來,公司在項目規劃中會首先考慮到品牌的延續性,形成大中小活動組成的品牌矩陣。
疫情發生以來,江蘇各地的旅游演藝市場涌現出了不少精品旅游演藝項目。2020年6月,由著名導演王潮歌率領團隊歷時476天精心打造的《只有愛·戲劇幻城》在鹽城荷蘭花海景區正式公演,成為該景區由觀光型景區向度假型景區轉變的重要抓手;2020年11月,連云港市演藝集團打造的大型旅游演藝與民族器樂劇《樂見西游》首演,填補了當地旅游演藝的空白;2021年7月,揚州瘦西湖風景區啟動“二分明月憶揚州”唐詩主題全景沉浸式夜游項目,抓住夜經濟風口的同時,也成為傳播揚州特色文化的又一窗口……這些項目是江蘇旅游演藝在政策引領下創新求變的成果,已成為景區乃至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品牌。(邰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