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豐城市一市民投訴“豐城市國土資源局行政不作為”,原因是豐城市國土資源局在給其要求糾正錯誤、調處紛爭的回復中稱“因我局工作人員對政策、法律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有限,無力對該糾紛進行調處,敬請諒解”。這一“神回復”引發眾多網友關注。(7月17日,新華網)
其實,面對政府部門一些單位的神回復大家一定并不陌生,比如,河北滄縣環保局局長回應當地河流污染變紅時稱:“紅色的水不等于不達標的水。比如放上一把紅小豆,煮出的飯也可能是紅的。”四川遂寧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回復拖欠工程款問題時稱:“事情已經處理了,請示領導后,決定不作任何回復。”
其實,這些神回復不僅僅是對老百姓問政的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更是抹黑了政府,實屬不應該。
面對“豐城市國土資源局行政不作為”的行為,一些網友發問:既有自知之明,何不辭職?網友@向定杰說:“群眾有問題要反映,有困難請求解決,又豈能用神回復來嗆群眾口,將群眾拒之門外?如此堵住了群眾發聲的口,既聽不到群眾真實聲音,更解決不了實際困難,黨群關系何以密切,黨政形象何以樹立?”
對此,豐城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雖然感覺這樣的回復有欠妥之處,但投訴人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整天找國土局,影響正常辦公,所以只好出了這樣的回復。如果認為該局不作為,可以到法院起訴,然后該局再按照法院判決來執行。”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試問,如此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干部是好干部么?這又是否直接挑戰了公眾的神經呢?屢曝“神回復”的單位不僅讓自己蒙羞,更是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不得不說,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和思想作風,脫離了群眾,干部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群眾和干部是“魚水”、“主仆”關系,在新形勢下的今天,我們要時刻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來衡量我們工作取得的成效。
筆者認為,如此“神回復”不是小事,這樣的行為還待相關部門加強作風建設,唯有這樣,才能讓廣大干部真正體現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劉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