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樓齡的居民樓突然倒塌,為危樓安全再度敲響警鐘。
資料顯示,全市近年來平均每年新增危險房屋約10萬平方米。記者了解到,去年廣州推進改造城市零散危房9.88萬平方米,全市農村泥磚房和危房完工10118戶,還完成房屋普查51萬幢、2.2億平方米。今年廣州更是安排了720萬元作為房屋安全普查經費,還制定了2014至2016年零散危破公房改造方案,今年擬拿出3000萬元真金白銀專項推進危破公房改造。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新增危房六成是磚木結構
據悉,2009年到2011年間每年對約40萬棟1.7億平方米左右房屋的安全普查結果顯示,由于房屋老化、白蟻災害等原因,廣州市近年來平均每年新增危險房屋約10萬平方米。
專家表示,目前散布于廣州市老城區的各種危房大多建于新中國成立前,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前。而這類房屋根據損壞性質不同,有的被列為局部危房,有的被列為整幢危房。
記者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網站了解到,該網站每月都會公布從各區匯總上來的“新增危險房屋統計表”,不過從2012年6月以來就未有更新。據粗略統計,從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一年間,全市12個區(地級市)新增危房約1014幢,建筑面積約92746平方米。而記者搜集了2012年上半年的數據發現,在每月的新增危房中,幾乎超過六成的危房是磚木結構,而荔灣、番禺、南沙則為新增危房較多的區域。其中,絕大部分被鑒定為C級局部危房,D級整幢危房占的比例較小。
廣州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的公開資料顯示,最易出現安全事故的為混合結構、磚木結構房屋。據不完全統計,歷年來我國發生倒塌事故的房屋中,混合結構、磚木結構房屋占81%、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占8%、鋼結構房屋占11%。
危房信息上圖落地 可望動態管理
此前,廣州全市未建立可動態更新的危房信息數據庫,實際危房數量與登記在冊數據也有所差別,不能動態更新管理。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國土房管局去年提出要建立一個危房數據庫,通過對城市零散危房及農村危房的詳細普查,將相關資料錄入數據庫,全面摸清城鄉危房的家底,以實現對廣州市危房動態監管、統籌管理。
記者昨日了解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在去年初步建成了農村泥磚危房和城市零散危房管理信息數據庫。已經著手將1萬戶農村泥磚危房和城市9.88萬平方米城市危房放入廣州市地理信息系統,下一步將及時更新資金撥付、工程完成情況,動態監控房屋改造工作進度。
來自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消息顯示,該局去年制定了落實城市零散危房和農村泥磚房危房改造工作細則和17個配套技術文件,明確了城市零散危房的資料審核、現場核查、總結例會等工作制度;在市國土房管局的“地-樓-房”信息基礎上建立起危房管理系統,將98873平方米危險房屋信息的上圖落地,實現狀態信息可視化控制。
作為廣州危破房重點區域的荔灣,去年經過6個月的地毯式檢查、核查、疑似危房鑒定,全區發現危破房851幢,面積11.97萬平方米,分別占全區房屋總量的1.37%(按幢數計)和0.55%(按面積計),比去年有所減少。此次房屋安全普查結合市國土房管局“地-樓-房”信息一體化建設的要求,建立了房屋安全動態信息管理系統,有效監控房屋動態發展。
今年將優化危房改造審批流程
據悉,廣州危房修繕和改造工作涉及發改、規劃、環保、財政、城管等多個部門,審批流程復雜,需要理順危改項目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使危改工作流程與危破房改造的迫切性、搶險性、應急性和安全性的特點相適應。
記者昨日了解到,優化危房改造審批流程,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已經寫入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今年的工作計劃。日前召開的2014年度城市零散危房修繕改造工作會議,已經對《關于開展2014年度城市零散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調整稿)》和《廣州市私有危房改造辦事指南(征求意見稿)》聽取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此前表示,在不增加原產權建筑面積和原產權建筑高度、不改變原產權建筑紅線(即原房屋四至界址)、不改變建筑外立面和建筑層數的前提下,對危房進行維修加固的,免于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于危險房屋需要拆除重建的,在對原房屋進行證據保全的基礎上,允許按照原產權建筑紅線(即原房屋四至界址)及不少于原產權建筑面積進行重建。但須到規劃部門申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擬規定業主為第一責任人
對于奉化居民樓倒塌事故,專家建議施行強制驗樓,20年以上的住宅樓也應進行“年審”。
按照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
事實上,廣州在2008年五六月也曾兩度發生私人危房坍塌事故。如何管治及時解危?據廣州市國土房管局透露,已起草的《廣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計劃立法規范私人危房的修繕改造問題,同時進一步明確私人危房的業主為危房的第一安全責任人。
據介紹,目前對危房的監管和督促修繕的工作主要依據《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規定》,由于這一規定屬于政府規章,缺乏上位法的支持,對房屋安全責任人的約束力不強。對于私有危房責任人不履行治理責任的,各區分局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危險房屋督修通知,盡到告知的義務。對于危險房屋可能危害周邊公共安全而房屋安全責任人既不治理又不配合政府代為排險解危的,房管部門只能在房屋外圍進行屏蔽,張掛危險房屋標志和警示牌。對于危險房屋對公共安全影響不大但居住人員經多方動員仍然拒不遷出的情況,街道辦、居委會和區房管部門往往束手無策。
為此,廣州擬從安全第一的原則出發,將廣州市私危房的安全修繕、改造納入立法。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此前表示,業主是私人危房的第一安全責任人。對于部分沒有業主的房屋,使用人則應承擔起危房的安全責任。而如果既無使用人又無業主,房屋所在地的區國土房管分局需要對房屋實施代管并進行治理。而危險房屋的安全責任人確有困難無法治理危險房屋的,也可以通過書面協議委托房屋所在地的區分局代管房屋并實施治理。
720萬元推進房屋安全普查
從1999年至2012年底,廣州全市共改造危破房189.1萬平方米,建成31個綠化廣場、體育場所等公益配套休閑區,直接受益居民約13萬人。
在危房議題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備受重視的背景下,今年廣州在這方面將有何大動作?
記者昨日了解到,今年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將安排720萬元作為房屋安全普查經費。據稱,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明確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房屋安全管理職能,對甄選的20條街道開展信息化普查、對普查數據進行審核驗收等的工作,完成中心六區2014年房屋安全普查工作,并對疑似危房進行鑒定,及時更新危房數據和信息。
今年,廣州市國土房管局還安排了300萬元的城市危房改造經費。據了解,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海珠區萬壽北、黃埔區南崗東勝街等“十二五”期間全市小連片項目的拆遷補償、工程設計、復建等相關費用。
今年的危破公房專項改造經費有3000萬元。據悉,廣州已制定《2014至2016年廣州市零散危破公房改造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廣州市零散危破公房工作進行部署,現在正在征求多個部門意見。
今年制作4000塊危房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廣州市危房改造建設管理所安排了60萬元作為全市危房治理綜合專項經費,用于核銷2013年底全市在冊零散危房的修繕改造工作,制作危險房屋標志4000塊,對危險房屋進行識別和安全提醒。
據悉,為了加強全市危險房屋的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自2009年9月1日起,廣州市城區(包括建制鎮的建成區)的房屋,凡經鑒定為危險房屋的,房屋責任人、承租人或使用人可以憑鑒定報告到該房屋所屬區國土房管分局(或縣級市國土房管局)領取危險房屋標志。提醒過往行人及周圍群眾注意安全,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同時,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督促房屋安全責任人對危房進行治理,以解除危險;對于房屋安全責任人不履行義務造成事故或者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
■相關
房屋安全有疑問下周三上網咨詢
南方日報訊(記者/鄭佳欣)房屋安全無小事,提前預防很重要。為普及房屋安全知識,保障群眾“居有所安”,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將于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上午9:00至11:00,在局網站(http://www.laho.gov.cn)舉辦“房屋鑒定報告管理系統升級一周年暨房屋安全知識問答”在線交流活動,接受市民網上咨詢。市民屆時登錄市國土房管局網站“在線交流”欄目積極參與。
■鏈接
房屋常見的危險征兆
征兆一:地面突然下陷、空鼓或裂縫突然加大。
征兆二:承重柱、梁、板或墻體出現嚴重裂縫,并且持續發展。
征兆三:承重柱、梁、板或墻體產生過大的變形,木構件或連接部位嚴重腐朽或已被白蟻蛀蝕。
征兆四:墻體或天花的批蕩層突然大面積剝落、脫落。
征兆五:房屋突然發出異常的聲音,如“劈拍聲”、“喳喳聲”、爆裂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