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鄉政府干部袁甫海今年4月就要退休了。3月中旬以來,白毛坪鄉大橫村部分干部和村民相繼來到鄉政府,請求鄉里繼續把袁甫海派到大橫村做駐村干部。(4月4日 人民網)
今年來,城步把根治干部“漂浮病”,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駐村干部每周下村聽民意,并且要求干部下村開會、走訪、辦事等,都要登記,并由群眾簽名,作為津補貼發放和評先評優重要依據。現在城步干部腳進農家接地氣、爭當“秤砣干部”,已成為城步干部新“時尚”。筆者不禁深為城步把爭當“秤砣干部”成為新“時尚”點贊。
我們知道“秤砣干部”有一品質就是“沉”,像秤砣掉進水里,一沉到底,干部在走群眾路線的時候,就要像稱砣一樣,作風扎實沉于群眾之中,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要學會和群眾說“土話”不說“套話”,說實話不說大話和假話,與群眾心通氣連,真正了解群眾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這樣干部的走群眾路線,服務群眾才可能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得到群眾的歡迎。
城步的廣大黨員干部,把進農家接地氣、爭當“秤砣干部”,看著新“時尚”,這就說明城步的黨員干部已經深刻的認識到深入群眾,“心”入群眾的重要性,大家都爭先恐后地俯下身子,深入到群眾中去,去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實事、好事,比如深入群眾去比如聯系一個貧困戶、幫扶一名困難黨員,扶持一名貧困學生。這些事雖然不是大事,但是是為民服務的實事,只要堅持,只要做下去,群眾就會認可,干部的形象就得以樹立,群眾路線才走得是實實在在的。
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地深入到群眾中去,不要做虛夸輕浮華而不實的“氣球干部”,要做作風過硬、腳踏實地的“秤砣干部”,當這種觀念深入到所有黨員干部頭腦里,成為他們追求的新時尚,我們怎么不為之點贊。